河南讓防疫健康科普更接地氣(疫情防控進行時)
????□本報記者?李倩?本報通訊員?文曉歡
????“這個‘五一’假期,爸媽發來的健康知識提醒、親朋同事分享的出行提醒,結尾都是同一個出處:‘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提醒’。”鄭州市民劉飛感慨道。
????健康知識普及,是健康中國行動計劃的第一項內容。近兩年多來,河南科普抗疫不斷升級,從整體普及到精準定位,以“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提醒”為出處的權威科普信息頻頻“出圈”。
????著重“快”
????科普隨疫情變化同步更新
????與疫情搏擊,必須以快制快,科普也講一個“快”字。
????“我還叫不全變異病毒的名字,咱省的科普知識就發布出來了,一下子不那么恐慌了。”鄭州市民李可說。
????“快”科普還要質量“硬”。為制作質量上乘的科普作品,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建立科普協作機制,發揮管理部門、專家、媒體、科普工作者合力,總體上把控科普產品質量,保證每月核心科普信息保持更新6到8條。今年以來,省衛生健康委圍繞39個主題,共撰寫科普核心信息83篇,產出科普作品232個。
????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主任張強說,核心科普信息必須遵循緊隨疫情防控形勢和防疫政策變化、新冠病毒變化和防疫技術更新以及群眾關心和社會關切這三項原則。
????形式“活”
????作品形式緊貼受眾需求
????如何讓科普內容入腦入心?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多年的科普實踐經驗是,要把握科普“變與不變”,即專家群策群力生產的科普核心內容不變,作品形式多變,保證作品接地氣兒、有趣味。
????作為“信息包裝加工廠”,省衛生健康委宣教中心成立綜合協調組、聲像宣傳組、文圖宣傳組和督導組,聯合文學、曲藝、媒體傳播等多領域專家,對內容二次加工,讓核心信息深入淺出,專業術語通俗化表述,力求群眾“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1條核心信息,最多時可擁有9張‘面孔’——電視訪談、滾動字幕、短視頻、電臺專訪、鄉村大喇叭、報刊文章、海報、網絡體文章、動漫。考慮到受眾接受程度的差異,對作品進行二次生產,滿足不同受眾的科普需求。”省衛生健康委宣教中心融媒體部部長孟革說。
????立足“廣”
????多媒體矩陣讓科普傳播動起來
????在鄭州,各級醫療機構、公共場所、花園街區、十字路口的大屏亮起來了,播放最新的疫情防控相關科普知識。
????在內黃縣人民醫院門診電梯處,排隊等候的群眾觀看顯示屏上播放的預防新冠科普節目……
????在“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的微信公眾號上,已有174萬網友成為“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提醒”的科普粉絲。
????依靠媒體矩陣,“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提醒”已走入千家萬戶,讓健康科普“帶上嘴長上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