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河南如何輕盈表達
《 河南日報 》( 2025年07月14日 第 06 版)
“就這次‘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來看,從前期的學術研究支撐到相關主題策劃到展陳形式創意再到整個宣發推介等,在針對甲骨文的資源挖掘、學術研究、價值闡釋和創意傳播等環節,都有著出色的表現,這也是為什么此次展覽能夠獲得廣泛關注和較好口碑的原因所在。”
□葉一劍
7月11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觀眾戴上智能眼鏡,便瞬間置身3000多年前的大邑商,體驗當一天商朝人的生活,由河南日報社攜手原力數字科技打造的XR沉浸式電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榮耀》成為展覽的熱門打卡項目。
據報道,此次展覽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指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河南日報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物局、安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字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館協辦。
展覽以“甲骨千年?見字如面”為主題,通過文化、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展示甲骨文的深厚魅力與現代活力。整個展覽分為三大展區:第一展區展示了甲骨探源、文字衍化;第二展區展示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的甲骨文數字藝術及裝置;第三展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公眾走進甲骨文的世界。
就展覽效果來看,本次展覽不僅在香港當地引發了廣泛的觀展熱情,激發了當地居民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而且展陳設計中所表現出的學術嚴謹性、闡釋專業性、表達藝術性、手法多元性等,也引發了一些關于“厚重河南如何優雅表達?”的延伸性思考和討論。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眾所周知,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不僅坐擁5項世界文化遺產、8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還擁有不可移動文物超過6.5萬處,數量居全國第二。一系列考古活動的展開,幾乎每年都有增量歷史文物的重大發現,并由此延伸出更加豐富的文化符號和故事元素。
基于此,在當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依托河南獨特、豐富而厚重的文化資源,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說是一個必然選擇。
那么,如何將這些“最安靜的風景和最沉默的文明”,以多元的方式讓更多人輕松了解和體驗?或者說,厚重河南如何輕盈表達?
就“厚重河南的輕盈表達”過程來看,其實可以拆解為一系列的具體環節:挖掘,研究,闡釋,傳播,消費,然后是再挖掘,再研究,再闡釋,再傳播,再消費……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每一次實現變現以后,都可以反過來支持更大范圍的文化資源挖掘,也可以支持更加深入的研究,當然也可以推動更加專業的闡釋、更加立體和更大范圍的傳播,進而實現更大規模的變現。由此,圍繞“厚重河南的輕盈表達”可以形成一個基于價值閉環構建的跳躍式生長螺旋。
就這次“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來看,從前期的學術研究支撐到相關主題策劃到展陳形式創意再到整個宣發推介等,在針對甲骨文的資源挖掘、學術研究、價值闡釋和創意傳播等環節,都有著出色的表現,這也是為什么此次展覽能夠獲得廣泛關注和較好口碑的原因所在。
當然,除此之外,近些年來,以河南日報社、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博物館為代表的有關機構,圍繞甲骨文的文創開發也進行了很多創新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僅通過文創實現了對甲骨文的廣泛科普和創意傳播,也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并為進一步推進甲骨文有關的資源挖掘、遺產保護、學術研究、價值闡釋、創意傳播等提供了厚實支撐。
通過對這次展覽和之前有關部門所推進的甲骨文創意呈現,讓我們對如何通過文創開發和運營助力厚重河南的輕盈表達有了更多直觀的體會,進而對“什么是好的文創?”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比如,在筆者看來,好的文創應該是可傳播的文創、可使用的文創、可食用的文創、可共情的文創、可收藏的文創、可量產的文創等。
無文創,不傳播,無文創,不表達。在筆者看來,就包括甲骨文在內的厚重河南的輕盈表達而言,文創產品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最重要、最合適的載體、工具和形式之一。為此,在進一步推動厚重河南輕盈表達的過程中,高質量構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創綜合服務體系和培育文創創新創業生態,是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的工作之一。
具體而言,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河南文創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二是河南文創的商業變現體系構建,三是具體的文創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這三者實際上共同構成了“文創中原小生態”。通過該生態,不僅可以促進河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而且可以實質性支撐河南現代文旅產業體系構建,進而大幅度提升厚重河南的輕盈表達質量,讓更多中原文化符號走向世界。
(作者系方塘智庫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