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授牌儀式舉行 同向同行 協同發力 推動全市“教聯體”工作深入開展
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宋獻霞報道 12月19日上午,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授牌儀式在市二師附小西校區舉行,市教體局與開封日報社聯合啟動家校社協調育人“教聯體”工作。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蔡建春,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市教體局二級巡視員耿振勇,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李楠遠,開封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郭召華,市教育體育發展事務中心主任吳元斐,市教體局組宣科科長許維玲出席儀式。各縣區教體局主管局長,少先隊工作負責人,擬授牌學校校長,各小學德育副校長、大隊輔導員等參加授牌儀式。授牌儀式由耿振勇主持。
授牌儀式上,吳元斐宣讀了《關于對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等8所學校授予首批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的通知》,并對《開封市中小學校建設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工作方案》進行傳達解釋。郭召華宣讀《汴梁晚報校園小記者培養基地教聯體顧問、站長名單》,授予開封市第二師范附屬小學、開封市金明中小學、開封市大廳門小學、開封市夏理遜小學、開封市集英小學、杞縣創新學校、杞縣大同小學、杞縣大同實驗小學為首批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
帶著作為“雛菊小記者”的自豪,汴梁晚報小記者代表、市二師附小2019班張梓彤同學作了發言,她與大家分享作為一名小記者的經歷與感悟。張梓彤說:“一次次的采訪活動,讓我學會了主動溝通,懂得了傾聽不同的聲音,也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未來,我會用更敏銳的洞察力、更扎實的文字功底,去捕捉開封的美好瞬間,為大家帶來更生動有趣的報道。”
市二師附小校長孫永杰和杞縣大同小學校長梁瑞作為首批授牌學校代表發言。孫永杰說,在教育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教聯體”工作方案、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當下,校園小記者工作的開展為學校開辟了協同育人的新路徑。作為擁有116年歷史的學校,市二師附小始終重視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鍛煉成長。尤其是汴梁晚報小記者活動啟動以來,小記者們走進高校、醫院、法院,在不同的領域和平臺探索、發現,啟迪了智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錘煉了本領。作為首批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學校將珍惜機遇,在選拔培養上再用心,在提升學生媒介素養、培養其社會責任感上再發力,依托報業集團的資源和平臺,匯聚合力,共同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水平有效提升。梁瑞表示,加強青少年思政教育,實行五育并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使命。此次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的設立,正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探索“教聯體”新模式的具體實踐,同時也邁出了不斷提升我市中小學師生新聞媒介素養、思想政治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堅實步伐。杞縣大同小學將不負重托,全力配合,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展示平臺;通過校內、校外攜手共進,一定能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青少年。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與會領導為首批榮獲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的8所學校授牌。
隨后,李楠遠在授牌儀式上發表講話,他說,對我市8所具有代表性的學校授予“汴梁晚報小記者校園培養基地”稱號,就是要充分發揮黨報新聞媒體的政治優勢和傳播優勢,是為全市中小學校師生提供專業新聞思政教育和新聞媒介素養教育的有益嘗試,是全市教體系統與黨報新聞機構在新形勢下的創新和探索,是貫徹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的創新舉措,通過老師和小記者的宣傳來全面展現開封市教體事業發展成果,為中小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構建新體系、新生態。
最后,蔡建春結合自身經歷和感受發表講話,他說,今年9月,教育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就是要以中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以學校為圓心、以區域為主體、以資源為紐帶,整合與學生健康成長、安全管護等育人責任有關的各類主體,搭建常態化育人平臺和活動載體,為學生參與文化學習、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教育、科學教育、社會實踐等提供全方位條件保障。此次與報業集團合作,是邁出“教聯體”工作的第一步,期待培養基地建立后,依托報業集團的資源和平臺,組織更多的孩子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高校去探究,讓他們有更廣泛的認知和獨立的思維,也希望市縣兩級學校聯動,通過汴梁晚報小記者更加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收獲更多的知識與能力,助力他們更好地全面發展和成長,為進一步推動我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提升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