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網格+大數據:永城基層治理的“破題”與“解題”
7月30日傍晚,夜幕降臨,永城市陳集鎮閩源鋼鐵集團的美食廣場燈火通明。剛下夜班的工人王磊端著一碗熱湯,坐在干凈整潔的攤位前,臉上滿是笑意。“以前下班只能蹲在路邊吃流動攤販的飯,不衛生還堵路,現在這美食廣場,真是辦到了我們的心坎里!”
王磊口中的美食廣場,源自該鎮網格員周順利一次尋常的夜巡。今年5月,周順利在閩源鋼鐵專屬網格走訪時,收集到數十名夜班工人“吃飯難”的訴求。通過“永好辦”小程序上報后,陳集鎮迅速聯動多部門,將附近一處廢棄院落改造成規范化市場,既取締了占道經營問題,消除了道路安全隱患,還“帶火”了周邊餐飲行業,解決了夜班工人的就餐及安全問題。
這場“從訴求到解決”的高效響應,正是永城市探索“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的生動縮影。如今,在這座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的城市,1.36萬名網格員穿梭在3824個網格中,1.5萬余路視頻監控織就“天網”,市級治理平臺實時調度——一張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的基層治理網,正讓168萬群眾的獲得感節節攀升。
破題:為何要織這張“網”
永城的基層治理曾面臨“三重考”。
作為全省人口大縣(市),2020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載著168萬人口,每平方公里近790人的密度,讓社會治理復雜度遠超一般縣(市);地處四省交界,矛盾隱患分布廣、觸點多,城鄉治理差異大、群眾訴求多元化等挑戰突出;經濟轉型期,傳統治理方式暴露出信息滯后、部門協同不暢等問題。
“基層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里’。”永城市相關負責人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河南時提出“扎扎實實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要求;省委“1+2+4+N”目標任務體系里有著“推動高效能治理”的部署;商丘市委也高度重視,全程給予指導,為永城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以黨建為綱、以網格為基、以數據為翼,構建全域貫通的治理體系。
2025年年初,永城市級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正式啟用,31個鄉鎮(街道)全部接入,形成市“大屏”統籌、鄉鎮“中屏”調度、村“小屏”落實的三級聯動格局。這張“網”的編織,由此展開。
解題:這張“網”如何織就
永城市聚焦“兩高四著力”和“五基四化”,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載體、平臺為支撐、服務為宗旨”,探索實施“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的模式,努力實現“一張網格托底、一個平臺調度、一套體系保障”,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黨建引領,四級聯動聚合力。
“叮!崇法寺街道發現疑似盜竊電瓶嫌疑人,人臉比對觸發預警!”7月10日凌晨3點,永城市級治理平臺大屏上,一個紅色光點急促閃爍。指令同步推送至街道“中屏”和轄區派出所終端,無人機升空追蹤,地面警力快速合圍,很快便把嫌疑人抓獲。
這起案件的快速破獲,得益于“縣級指揮、鄉級主戰、村級協辦、網格前哨”的四級聯動體系。永城嚴格落實五級黨組織書記抓社會治理責任,兩名常委專責平臺架構與數據融合,鄉鎮(街道)整合綜治、執法等力量建“一站式”平臺,村(社區)按“發現—上報—交辦—辦理—反饋—評價—歸檔”的“七步工作法”閉環處置,網格員對重點場所、特殊人群、矛盾集中區“每日三巡”。
“黨組織像‘主心骨’,把分散的力量擰成了繩。”崇法寺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部門各管一攤,如今通過黨建聯建,派出所、城管、市場監管等力量下沉網格,半年內轄區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大幅下降。
——網格兜底,千名網格員當“哨兵”。
“張大爺,您反映的灌溉機井不出水問題,維修隊下午就到。”7月20日一大早,高莊鎮冀莊村網格員潘愛紅就拿著手機,在田間地頭記錄村民訴求。對于潘愛紅來講,手機里的“永好辦”小程序操作簡單、好用又實用,成為她的“工作利器”——上報問題、接收任務、反饋結果,全程可追溯。
永城將全市劃分為3508個基礎網格和316個專屬網格,1.36萬名網格員中,既有村“兩委”干部,也有退休教師、外賣小哥、“雙報到”黨員。他們的職責清單清晰明確:信息采集、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應急處置。
“以前村民有事不知道找誰說,現在網格員經常上門走訪。”冀莊村村民說,村里的矛盾糾紛,90%以上都能在網格內化解。平臺運行以來,全市網格員收集訴求8604件,辦結率達87.52%。 (下轉2版)
——數據賦能,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事。
在永城市級治理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16個重點領域模塊實時更新數據:校園安全模塊顯示全市中小學一鍵報警裝置在線率100%;安全生產模塊實時推送企業隱患整改進度;耕地保護模塊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地塊變化……
這背后,是37個部門、73個平臺的數據壁壘被打破。12345熱線、網格員上報、物聯設備報警等18類數據源,像毛細血管般匯聚信息,8個風險預警模型自動識別隱患。
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效率提升顯而易見:過去三級河長一個月才能完成的全域巡河,如今31架無人機聯動,3小時就能全覆蓋;企業年報、社保辦理等事項,通過數據共享,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機制保障,常態長效固成果。
群眾滿意度是治理效能的“試金石”。永城建立“黨員+群眾”共建機制,黨員帶頭參與,擔任網格長,亮身份、亮承諾、亮成效;推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城管、應急、城建等部門資源下沉,實現治理觸角向基層末梢延伸;線上線下融合建設“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高效能治理中心,以“常駐、輪駐、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一地辦公、聯合接訪、協同調處、統一督辦”,達到“1+1>2”的治理效果。
在演集街道高效能治理中心,剛辦完醫保報銷的社區居民郭女士點贊:“以前辦個事得跑好幾個地方,現在這兒一站式搞定,還有評價器能打分,心里踏實!”目前,永城市級綜治中心已有常駐單位6家、輪駐單位22家、行業性調解委員會15個,31個鎮(街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成效:治理效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如今的永城,基層治理正從“被動應對、事后處置”向“主動服務、事前預警”轉變:
——風險防范更精準。多維感知、預測預警,對風險感知結果進行智能評估,形成“紅、橙、黃、藍”四級預警,通過事件分析,自動識別責任單位、實時精準派單,切實把問題預警在早期、解決在萌芽、化解在基層。
——法治建設更完善。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推動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化解矛盾,著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發展環境更優化。因治理效能提升,今年上半年,永城GDP完成413.62億元,同比增長6.8%,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位居2025賽迪百強縣榜單第60位。
“基層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永城市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全面推廣“黨建+網格+大數據”基層治理模式,進一步完善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功能,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努力為平安商丘建設提供更多“永城實踐”參考。
夜色漸深,永城市級治理平臺的大屏依舊明亮。一個個跳動的數據、一條條流轉的指令,正悄然改變著這座城市的肌理,讓高效能治理的成果,化作群眾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