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舉措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9月16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了解到,我市正在扎實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通過法治保障、項目帶動、館校聯動等多種方式,推動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記憶傳下去,讓革命文物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
目前,我市共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328件/套,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14處,涵蓋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多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20處已被列入河南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依托這些資源,我市已建成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家、省市級18家,紅色A級旅游景區3處,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與紅色旅游打下堅實基礎。
法治先行是實現革命文物有效保護的重要保障。2025年7月1日,《商丘市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商丘革命文物保護進入法治化、規范化新階段。此外,我市還積極參與《冀魯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編制,推進區域協同保護,并出臺多項配套管理制度,逐步構建起覆蓋全面、執行有力的制度體系。
在重點文物保護與修繕方面,我市持續加大投入,對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舊址、魯雨亭故居、彭雪楓紀念館等一批重要史跡實施維修并有序開放。目前,全市已申報2023年-2025年革命文物保護重點工程項目10個,柘城中原野戰軍前方指揮部舊址、李館地道戰舊址等3個項目已通過省級立項。
如何讓革命文物走出展館、融入教育?商丘積極探索“紅色+”融合模式。首批認定7家市級中小學思政課實踐教(研)學基地,推動館校合作與紅色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圍繞抗戰勝利80周年,我市還組織紅色講解員推介活動,并由商丘博物館推出“山河永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革命文物聯展”,有效拓展了革命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當前,我市正系統推進一批革命文物重點項目,涵蓋淮海戰役陳官莊紀念館、魯雨亭故居、夏邑知青舊居等重要點位的展陳提升與修繕工作,持續挖掘紅色資源價值,強化社會宣傳與責任落實,努力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統一。
革命文物不僅記錄歷史,更照亮未來。我市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正讓散落在城市的紅色記憶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為奮進新征程注入深厚而持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