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好“搶收搶種”藍圖 護航 “三秋” 生產
9月23日,記者從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了解到,為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秋播不誤農時,該中心主動作為,聯合氣象部門專題會商研判,發布權威農事指導建議,為農戶精準繪制“搶收搶種”路線圖,為全市“三秋”生產保駕護航。
精準把脈,直面“三秋”生產新挑戰。作為技術服務保障全市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始終高度關注異常天氣對秋糧生產的影響。今年前期高溫干旱、后期持續陰雨的極端天氣,給我市“三秋”生產帶來嚴峻挑戰。敏銳察覺到旱澇急轉對農業生產構成的嚴峻威脅后,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投入到“三秋”生產應對工作中,為后續科學部署奠定基礎。
聯合研判,發布精準“農事日歷”。為在“三秋”生產中掌握主動權,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主動對接市氣象臺,雙方結合當前作物長勢與未來氣候趨勢,開展精準聯合研判。經過深入分析,中心正式發布重要預測結論:今年我市夏玉米適宜收獲期為9月17日至10月9日;大豆適宜收獲期為9月20日至10月5日;受前期天氣影響,冬小麥適宜播種期預計較常年略晚,為10月13日至10月23日。這份精準的“農事日歷”,為全市農戶合理安排搶收搶種時間提供了根本遵循,讓農戶在應對復雜天氣時不再盲目。
分類施策,推出務實指導舉措。信息的價值在于落地應用。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圍繞“搶收、保糧、適播”三個關鍵環節,制訂并推出了清晰務實的指導方案,助力農戶解決實際難題。
在搶收環節,該中心建議,針對已成熟的地塊,要把“搶”字貫穿始終。當前機械暫時無法下地作業,需要全力組織人工,抓住降水間隙突擊搶收,做到成熟一塊、收獲一塊,最大限度減少因延誤收獲造成的損失。
在保糧環節,該中心積極呼吁并指導各級服務組織,為農戶開辟更多晾曬場所,同時大力推廣糧食烘干技術。引導種糧大戶和合作社采用通風儲存、專業烘干等方式,保障秋糧品質,有效防止糧食出現霉變,避免農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在播種環節,該中心特別提醒農戶,要提前關注土壤墑情,對于土壤偏濕的地塊,及時采取散墑整地措施,力爭在冬小麥適宜播期內完成播種,為明年夏糧豐收筑牢基礎。
市鄉村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主動擔當、履職盡責,充分發揮產業發展“穩定器”和“指南針”的作用,為全市鄉村產業穩健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