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一個村300余名教授 媒體團揭開“教授村”的奧秘
提到江西,你會想到什么?打響八一南昌起義第一槍的革命老區?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還是汁水飽滿甜到心底的贛南臍橙?今天,由江西日報社主辦,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承辦的“作示范、勇爭先”——全國主流融媒體總編輯看江西活動正式啟動!河南手機報作為活動受邀媒體之一,也將一路帶你領略江西風采!
12月2日下午,采訪團來到南昌縣岡上鎮“教授村”,揭開“教授村”的奧秘。
▲采訪團在“教授村”村口合影留念。
走進南昌縣岡上鎮的贛江之畔,有一個看似普通的小村莊——月池熊家村。十余棵百年古樟,矗立在村頭。古樹旁,有一個半月形池塘,周圍以水泥、石塊砌得整齊有序,據說這就是月池村名的由來。
百余年來,這個小村莊培育了300余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40余名,縣處級以上干部130余名,成為聞名遐爾的“教授村”、“人才村”。嚴復的弟子熊元鍔、熊育鍚兄弟也從此走出,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校之一“心遠中學”。
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一個村為什么能涌現出如此多的人才?今年83歲的岡上鎮月池村老黨員、義務講解員熊華順告訴記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百多年以前,月池熊氏首先是著眼于族人子弟的教育而興辦新式學堂,在本族的祠堂里辦起了心遠小學。熊家許多代人都受惠于家族興辦的新式教育,并且一代又一代延續著教育世家的血脈。
▲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義務講解員熊華順介紹“教授村”的相關情況。
現如今,岡上月池“教授村”一步一景都在清晰地傳達著“教授村”的文化基因——百年古樟、旗桿石、烏沙門、月池、古井生動再現“樹人”場景,55個家風小故事、十多幅書型家訓家教時刻警醒激勵后人,青瓦、白墻、勾棱的“村史館”通過“三館”(歷史館、人才館、陳列館)將教授村的曾經、現在娓娓道來……
“‘教授村’的教育理念、家風家訓讓我覺得非常震撼,對現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中國甘肅網副總編亢兆寧對本端記者說道。
▲中國甘肅網副總編亢兆寧接受記者采訪。
據了解,本次活動采訪團還將走進“生態美麗家園”彭澤、“大美昌南 五彩福地”南昌縣、“中國實木家居之都”美麗南康、“中國博士縣”玉山、“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贛州蓉江新區、“智慧銅城 品質大邑”貴溪。活動期間,國內權威融媒體總編輯們將帶隊指揮采訪,采取“圖片+視頻+文字+直播+H5+VR+無人機+大數據”等立體傳播方式,通過“移動新媒體+網絡媒體+黨報紙媒”等全媒體平臺發布。更多精彩江西,河南手機報帶你一路走一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