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用老楊會客廳講好“一帶一路”中國故事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林勇;全國人大代表,中創美巢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琪雅;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范學院院長梁留科;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研究員楊建國做客中國經濟網在線訪談特別節目之“中經兩會之夜”,圍繞為“一帶一路”打call與網友進行交流。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訪談一開始,楊建國首先談了談我下一步“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建議。楊建國說,主要有兩個建議,一個是關于走出去,我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夠更多地以產業園的形式,抱團出海;第二個是關于引進來,我希望能夠加強一帶一路倡議頂層設計,尤其是在區域層面,突出協調發展,加強省際合作,從而更好地解決部分省市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定位和布局趨同,產業支撐缺乏差異,有同質化競爭的傾向等難題。
談到對“一帶一路”倡議預期,楊建國說,希望未來兩年,盡快在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方面,形成一個更系統、更統籌的組織和運作形式,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深化,提供更好的頂層支持。
今年兩會總理報告中提到要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
楊建國說,“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楊建國說,個人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背景下,數字經濟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會越來越重要。
針對數字絲綢之路發展,楊建國給出兩個建議:第一是,能夠建立國家層面的數字支撐平臺,通過國家層面的對話,來著力消除信息不對稱壁壘,幫助企業業及時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相關產業發展機遇及相關政策。
第二是,做好數字領域的中國標準和中國品牌,通過規范、高質量,有品牌,高標準的產品,來更好更可持續地建設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沿線大通關合作”。訪談中,主持人也問到楊建國該如何加強通關效率。
楊建國說,首先需要加強沿線通關的制度供給。在沿線通關合作過程中,需以發展的眼光、通用的規則、創新的制度,來提升貿易便利化層級。
這方面,我的建議是,可以用自貿區、包括自貿港,來為“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沿線大通關提供創新的“制度供給”,在保證安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如何解決、突破通關過程中的重點問題。
其次,加強沿線國家的協作,包括深化沿線海關合作共識,為推動沿線互聯互通創造條,也包括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科技和建設合作,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
訪談現場,楊建國還講了自己與“一帶一路”倡議之間的小故事。他說,由他創辦的老楊會客廳,對話過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家,有意大利、韓國以及南美客商,其中有一位客商,意大利西北部工商聯合會主席蓋美瑞·吉利,特別有意思。
吉利為中國制造走向意大利提過建議,他說,中國制造想要走向意大利,需要做好在意大利的展廳或者是在歐洲開一個形象的展示廳,能夠讓當地人更好的去認識我們中國制造的一個產品:包括中國茶的文化,酒的文化,還有絲綢的文化等。
這個建議背后是什么呢?楊建國說,其實就是我們中國制造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已經到了必須要講好中國故事的階段。
而這也是老楊會客廳努力在做的,楊建國說,會客廳努力地講好本地故事,用創新的方式和平臺,來講本地的資源、產業優勢,更好地傳遞給更多的人,來為縣域招商引資,包括招引外資,提供一個更好地助推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