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履職質效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中原大地又迎來碩果盈枝的時節。9月5日至7日,2025年第4期全國人大代表學習班在鄭州舉行。174名來自30個選舉單位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聚黃河之濱,圍繞“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題,展開為期三天的理論“充電”與履職賦能之旅。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作出的“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成為代表們討論的熱點。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學習班選址于此。”開班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學習,讓代表們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好地在本職工作和代表履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
臨黃河而知中國。從黃河博物館、黃河文化公園,到河南博物院,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宋亞平說:“現場教學環節像是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黃河文化之旅。”她表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美術工作者,在震撼之余,也獲得許多創作靈感。“推動文化繁榮興盛,要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創作自信,多創作富有時代精神氣質和中華文明氣韻的精品佳作。希望未來能將黃河文化以藝術形式傳播出去,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聽報告、看現場、深入研討,我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與實踐偉力有了更深理解,也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作為文博崗位的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建議,積極探索傳承與保護的新路徑,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真正把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
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福在該院已經工作30多年,親歷了莫高窟等文化遺產的保護歷程。他認為,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龍門石窟,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文旅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對文博系統工作人員是極大鼓舞。“河南和敦煌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眾多文物古跡,應加強區域間的協作,通過深入調研,針對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難點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推動形成跨區域、跨部門的文物保護格局,為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貢獻智慧力量。”
駐豫全國人大代表、洛陽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李學武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期間,作出“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河南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推動文化繁榮興盛,不僅要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更要結合時代要求,推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我們的作品煥發新的光彩,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要通過數字化,讓文化遺產從‘不可移動’到‘數字可觸’”“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架起溝通橋梁”“要積極構建區域間協同機制,賡續中華歷史文脈”……代表們積極建言,并表示要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專業優勢,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行動,轉化為精彩的履職答卷,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來源:《河南日報》)